智慧高速公路建设包括道路基础设施能力建设技术要求、云控平台建设技术要求和创新应用技术要求。
感知网络
- 感知网络建设应覆盖高速公路全线。
- 依托全覆盖的通信网络实现感知信息泛在互联,并与云控平台及边缘计算单元实现信息互联,形成感知网络。
- 感知网络应实时感知高速公路全线交通流、交通事件、车辆运行状态及交通气象等信息。交通流信息、车辆运行状态、气象环境信息应实现全天候感知,交通事件、视频监控信息应实现全程无盲区感知。
- 感知网络应由布设在高速公路沿线的视频、雷达、微波等检测设备组成。
- 交通流检测设备应具备车流量、平均车速、车道占有率等信息检测功能,各车道车流量检测准确度不低于95%,平均车速、车道占有率检测准确度不低于90%。交通流检测设备主线布设间隔应不大于1公里,互通立交、服务区进出口等与主线衔接的区域应根据实际需求适当加密。
- 交通事件检测设备功能要求应符合GB/T 28789-2012中5.3规定要求,检测精度应符合GB/T 28789-2012中5.4.2和5.4.4规定要求。交通事件检测设备主线布设间隔应不大于0.2公里,在分合流区、恶劣气象多发区等交通事件多发区域应根据实际需求适当加密。
- 视频监控设备应能清晰辨识500米检测范围内的车辆和人员。视频设备主线布设间隔应不大于1公里,互通立交、服务区进出口等与主线衔接的区域应根据实际需求适当加密。
- 气象监测站应具备能见度、路面状况等气象数据自动检测功能,能见度测量允许误差应符合GB/T 33697-2017中5.1规定要求。气象监测站主线布设间隔应不大于10公里,在易出现团雾和易结冰、积水路段根据实际需求加密布设能见度检测器和路面状态检测器。
- 感知设备的基础和杆件等支撑条件建设应充分考虑不同设备共用的需求。
- 感知网络建设应辅以“互联网+”、手机信令、车路协同等多源数据融合的技术路径。
通信网络
通信网络建设应覆盖高速公路全线。
通信网络由有线通信网络和无线通信网络构成。
无线通信网络应支持但不限于LTE-V、5G、DSRC通信技术的接入。
无线通信网络应向用户提供高速率、低延时和高可靠的通信服务。
无线通信网络空口时延应满足主动安全服务的要求,基于广播的安全预警服务空口时延应不大于10毫秒,基于交互的安全运行控制服务(如货车编队行驶等)空口时延应不大于1毫秒。


上海昇盈云物联网有限公司推出的物联网箱、柜产品,全线保障数据采集,设备在线率,为智慧高速数字化助力。